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病史:

患者女性,35岁,左眼逐渐看不见半年,红、胀3-4天。超声检查:

左眼球后壁偏颞侧扫见14*16*13mm实性低回声,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回声均匀,宽基底,呈“蘑菇样”,突向玻璃体腔,内见点状及条状彩色血流信号,测得动脉血流频谱,Vmax:10cm/s,RI:0.60。超声提示:左眼球后壁偏颞侧实性占位。

图一、眼球后壁低回声团为肿块,回声均匀,宽基底,突向玻璃体腔

图二、肿块内见丰富血流信号,肿块破坏Bruch膜进入视网膜下,形成底大、颈细,头圆的”蘑菇样”

图三、肿块内测得动脉血流频谱

动图显示随眼球运动肿块位置及形态不改变

病理结果:镜检见增生的梭形细胞伴大量黑色素沉着,符合恶性黑色素瘤,未侵及睫状体,未侵出眼球壁;脉管癌栓(-),视神经切缘(-)。

图四、病理结果镜检所示

知识回顾:

眼部恶性黑色素瘤起源于血供丰富的眼球壁中层的葡萄膜,其中约85%为脉络膜黑色素瘤,好发于眼球后极部,少数可发生在虹膜或睫状体。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常为单侧性,多发生于中老年,生长方式可分为结节型(最多见)和弥漫型(少见)。结节型初期仅沿脉络膜缓慢生长,呈“半圆形”,当肿瘤突破玻璃膜(Bruch膜,是指位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与视网膜视部色素上皮间薄薄的一层致密膜状结构)进入视网膜下时增长较快,常呈颈细、头大的“蘑菇样”,肿物可将视网膜顶起,形成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弥漫型,指肿瘤侵犯1/4象限以上甚至整个脉络膜,沿脉络膜扁平增长,厚薄不一。

超声表现:

1、实性肿块,随眼球运动不会发生位置形态改变。

2、瘤体前缘连续光滑为视网膜回声,瘤体内常呈较均匀中低回声。

3、典型图像,结节型表现为眼内“半圆形”或“蘑菇样”实性肿物自眼球壁突向玻璃体腔;弥漫型表现为球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呈扁平形。

4、“挖空现象”即瘤体前部回声密集明亮,由于声衰减明显,向后回声逐渐减弱,接近于眼球壁出现无回声暗区。

5、瘤体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声明:本文由安徽医院超声科发布,仅供交流。欢迎链接转发。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供稿/干露排版/陶迅主编/高传芬审核/张超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idq.com/zcmbwh/975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