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效果图

忽如一夜春风来,江苏各地大学开。

进入年,江苏在高校建设上持续发力。近日,江苏省教育厅一口气发布了5所独立学院转设通知,江苏高等教育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中国教育最强省

仍在疯狂建大学

鲁羚

来源

苏商会(ID:sushangcjh)

01江苏多地筹建新大学

作为经济强省,江苏的实力一直被各界认可。虽然各地经济发展有所差距,但GDP罕有短板,并且13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

相对经济的遍地开花,江苏的高校资源却呈现南京“一枝独秀”的局面。11所高校中,南京占了8所,仅有的2家也全被南京揽收。

这也让其它城市艳羡不已,尤其像苏锡常这样的经济强市,在经济发展之余更需要借助高校来增强文化底蕴、吸引更多的人才和科技力量,而这些城市近来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兴办高校。

例如,苏州正在以突破地级市思维的霸气,狠下力气发展高等教育,在扶持本土苏州大学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国内外高校。从目前来看,已经至少有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杜克大学、利物浦大学这6所中外名校把“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都带到了苏州。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效果图

工业强市无锡也不甘落后。除了支持本土的江南大学做大做强外,无锡相继新建南理工江阴校区、江南大学宜兴校区2所高校。3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布了省政府关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转设为无锡学院的通知。这也是继江南大学之后,无锡迎来第二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也是江苏省首家由独立学院转设成公办的普通本科高校。

“城市滋养大学、大学涵养城市。”在无锡与江南大学签署“十四五”市校合作共建协议仪式上,市委书记黄钦如是说。

江南大学宜兴校区效果图

不同于苏州和无锡有苏大、江南大学两所本土双一流大学,常州本土的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在江苏一众高校中只能算“资质平平”。虽然有“双一流”高校河海大学的常州校区,但发展缓慢,建校30多年了还是十几个专业,这显然与常州的经济发展不相匹配。

面对这样的现状,常州也开启了追赶之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相继投入建设。常州,正在以城之名为高等教育布新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

当然,疯狂在建大学的远不止苏锡常。近日,江苏省教育厅一口气发布了5所独立学院转设通知,涉及南京、南通、泰州、镇江等地。可见,江苏各地正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兴办高校。

02教育之于江苏

“全国教育看江苏”,从这句熟语中就可以看出江苏的教育实力。无论是古代出状元最多还是现代出院士最多,江苏都有底气称得上“学霸省”。

江苏有多重视教育?举一个小例子,年教师节,省委书记娄勤俭专门邀全省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代表到省委座谈。合影时,教师们站在C位,娄书记等人站在第二排,省委对教育的重视度由此细节可见。

有文章曾经统计江苏自年以来的20年教育投入数据。数据显示,江苏教育占财政总支出的比值从年的15.5%增长到年的23.8%,教育比重不仅位列公共财政支出第一,也远高于欧美水平。

仔细分析江苏年的财政支出可以看出:高达.6亿的教育支出,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亿和排名第三的“社会保障和就业”.5亿。财政对教育的优先保障程度,已经成为全江苏的共识。

而高等教育则是当前教育体系的最高形式,它的发展更能体现一个省份的实力所在。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年全国高等院校名单》,江苏是目前全国高等院校最多的省份,共有所普通高等院校,其中78所是本科层次的院校,89所是专科层次的院校。

部分江苏高校(排名仅供参考)

江苏各市对高校的投入也是不余遗力,最新出炉的江苏省属高校预算总额就达到了.55亿,其中苏州大学32.8亿元位列榜首,扬州大学以27.4亿仅次于苏大,江苏大学20.6亿位列第三。

从数额最高的苏州大学不难看出,近几年在各大学排行榜上名次不断上升的苏大,与经费相对充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名城名校互相成就,这也是苏州近年来积极引进名校的根本原因。

03高校能为江苏带来什么?

高校为何能对一个城市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曾指出,从人类文明的视角来看,一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高校与城市互动发展、融合发展的历史。高校与城市之间的双向赋能、双向服务是互动发展、融合发展的关键。

从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来看,高校经济的人口红利显而易见。一个大学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人,在校师生的日常消费将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随着三、四年的学习生活,不少学生会对城市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就地就业甚至安家落户,无形中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新人口和活力。

人才也是高校对城市最重要的影响。当前,“抢人大战”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发展重头戏。相比从外地抢人,有高校这片沃土直接培养的人才对城市更有共情感,留下来建设这座城市的吸引力更强。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

现实也是如此,除了腾讯、阿里这类互联网巨头,很多大型企业的重要应届生来源都是当地高校,甚至很多企业直接就与高校合作,建设相关的产业研究和合作。仅仅三月份以来,我们就留意到好几家苏商与高校合作的新闻:

3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与恒力集团有限公司的教育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教育领域开展多层次、多项目的全面合作。3月17日,“波司登&江南大学校企合作共建IoT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在波司登总部举行。3月17日,“南邮-永鼎5G应用技术研究院”合作签约暨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永鼎总部大楼隆重举行。3月18日,苏中建设集团与南通理工学院投资共建建筑产业学院签约仪式在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举行。……

南通理工学院

由此可见,高校在推动当地经济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校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气质和布局。这一点在合肥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年中国科技大学在合肥组建时,合肥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都比较落后,今天,合肥敢喊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口号,最大的底牌,就是中科大。

仅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中科大对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合肥凭借科研、政策的优势异军突起,仅次于北京、上海、杭州和深圳,高居第5位。通过与中科大半个多世纪风雨携手、同舟共济,合肥实现了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双重逆袭。

合肥市长凌云曾这样撰文描述这段“倾城之恋”:合肥,把倾城之爱给了这所大学。今天的中国科大,已然成了合肥人心头的“宝贝”。一所大学,让合肥这座城市的脚步更加矫健。中国科大,增添了合肥的创新气质,更在赋能合肥的创新力量。

因为一所大学,成就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走向,创新发展,战略布局。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文化的力量。

高校因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这也解释了为何江苏各大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校教育。

04悄悄布局,强区县凭高校“出圈”

其实江苏不仅各大城市在兴办高校,一些经济强区和强县也把高校作为提升地方经济、推动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抓手。

在科教重地南京,随着生源的增加和老校区的承载力有限,各大高校纷纷建设新校区。其中溧水就是承接高校新区的重地,目前已经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溧水校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石湫校区、南京艺术学院溧水校区等新校区,去年溧水区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协议,双方合作共建南林大白马校区和农业科技创新港。

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校区效果图

除了建设知名高校新院区,溧水还有南京视觉艺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等一批高等院校,计划筹建的江苏传媒学院也落户溧水,可见溧水的科教吸引力。就在不久前,关于溧水,又一条重磅消息传来:溧水将与兰州大学共建“航空集成电路与新材料研究院”。

主动出击给予政策利好,或者邀请高校到溧水建立新校区、发展分校,或者共建研究院,共同搞科研,这渐渐成为一种“溧水现象”。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也向年轻人抛出橄榄枝:在溧水,能装下年轻学子对未来的所有梦想,能实现年轻学子对未来的最美期待。

参考资料:

大数据透析站:江苏有多重视教育?

无锡日报:继“网红”唐校长后,无锡这所学院又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idq.com/zcmbyf/97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