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全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于近期在上海盛大召开。目不暇接的各专题论坛中,由拜耳公司支持的“大师和团队”也如期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吸引了国内众多眼科同道到场参与,各位眼科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们在汲取眼科诊治优秀经验的同时,也启发了临床研究思路,纷纷表示对未来的工作助力颇多。

全国眼底病论坛拜耳“大师和团队”会议现场大师合影

精耕细作寻突破,百家争鸣敢为先

——上海会场吕林教授团队学术分享

在当天的专题报告中,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吕林教授及其团队以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研究进展为切入点,通过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自然病程的解析和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临床诊疗的策略探讨,详细阐述了目前高度近视相关病症的诊治思路,并提出个人观点和在场专家学者热烈讨论。吕教授谈到,高度近视的防治在我国仍旧是个严峻课题,团队成员必将不懈努力,进一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近视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吕林教授团队学术报告

学道须当猛烈,始终确守初心

——访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吕林教授

闻名遐迩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防盲治盲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眼科中心。中山眼科人在老一辈眼科大师的带领下,五十余载视守护光明为己任,励精图治、传承创新,其中吕林教授带领的团队更是深耕高度近视领域,帮助众多患者减轻高度近视并发症的困扰,重现清晰的世界。值此全国眼底病论坛召开之际,我们特别采访到吕林教授,请他为我们讲述带领这个优秀团队摸索奋进的心路历程。

初识眼科:“小学科”里的“大志向”

少年时立志成为科学家的吕林教授,因为父母的意愿进入了医学院校;在即将升入协和医学院继续深造的时候,一段阴差阳错的经历导致其档案没能及时送至协和,于是,当年学科成绩名列前茅的吕林教授与协和失之交臂。但也正因为这段经历,吕林教授被协和一位老师举荐给中山眼科的毛文书教授,从此开启了他迄今为止几十年的中山眼科岁月。

眼科在当时只能算是医科里的一门“小学科”,但吕林教授认为哪怕不如肿瘤、血液这些学科热门,在眼科也一样可以做出成绩,一样可以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比如,困扰亚洲人群的高度近视问题就是个棘手的“硬骨头”,在没有更多国外经验,设施、数据库不如日本等国完善的情况下,吕林教授毅然决然投身其中。“相较欧美白种人和非洲黑种人,亚洲黄种人更容易出现近视。在我国高度近视还是比较常见的,危害也不言而喻,因此,当初决心做这件事就是想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这个疾病还与青少年息息相关。”

组建团队: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发展尚不足的领域开拓就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敢拼敢试,面对它,解决它。吕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在高度近视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进行黄斑劈裂自然病程观察,为黄斑劈裂手术的治疗提供依据,最终开创黄斑兜带术来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挽救了大量失明患者。同时,他们还开展了近视CNV诊治等多项研究,硕果累累。

作为以手术见长的团队,手术技巧的提升也是团队的日常功课,吕教授身体力行,在国内率先开展视网膜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明显改善了难治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预后。此外,吕教授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将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进行分类分型,并首次将传统巩膜环扎手术进行改良,发明了“可松解巩膜环扎术”,在不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前提下,使环扎带适时松解,解决了传统环扎手术后眼球变形、眼轴增长、前房变浅、屈光度增加、对眼球血管神经造成压迫等问题,国外学者认为该技术是巩膜扣带术过去20年的重要发展。在吕教授和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团队取得了很多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成果,但创新路上,他们不会停歇。

继承与发扬:“实验型”团队探索无止境

毛教授对吕教授的成长影响颇深,他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idq.com/zcmbzz/975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