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Dr.X

Dr.X是由晶泰科技博士团发起的专业知识分享栏目,旨在向生物医药行业传递和分享全球AI药物研发的前沿技术与研发动态,促进广大药物研发从业者对AI药物研发的认知,推动AI等前沿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

眼健康是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损伤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然而相对于肿瘤、神经系统、内分泌等领域,眼科用药“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市场。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和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眼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人们对眼科用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本文将通过眼睛相关疾病及相关病理机制,并针对靶点的最新药物发现进展与大家重点分享探讨眼后部疾病药物发现的进展与创新技术的应用展望。

眼部疾病与药物设计难点

在开始之初,我们先了解下眼部相关疾病。按部位分,眼科疾病可以分为眼前部疾病和眼后部疾病(图1)。眼前部疾病大家相对比较熟悉,包括白内障、干眼症、近视、青光眼等;眼后部疾病包括视网膜、脉络膜相关病变,例如干性/湿性黄斑病变(d/w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等。

图1眼部疾病

眼部疾病药物开发的难点不仅在于机理和靶点的识别,还在于眼部特殊环境为药物有效递送带来了挑战。除了结构形成的静态屏障,参与血液流动、淋巴清除和眼泪排出的动态屏障和离子泵、酶类构成的代谢屏障都为药物抵达作用部位并持续药效带来难度,因此亲脂/水性质、透膜性、电荷等性质都是贯穿药物设计始终的考量,运用性质模拟的计算方法将药物开发的风险前置,可有效提高药物开发阶段的成功率。

眼科疾病药物发现的重要靶点

VEGF及其抑制剂开发

视网膜疾病主要治疗方式

视网膜疾病是指视网膜在各种因素下发生出血、渗出物、增生或水肿等病变。VEGFR是眼科类药物开发研究得最多的靶点,VEGFR功能抑制可有效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化及水肿的发生,但目前治疗手段多为眼内注射,患者依从性较差。

抑制VEGF虽然显示了显著的治疗有效性,但系统性阻断VEGF通路将伴随副作用的发生。目前多选用的VEGFR-2受体作为药物设计靶点,筛选方法上,采用比肿瘤治疗低得多的剂量,筛选在眼部具有组织分布优势,且具有高度选择性的VEGFR-2受体抑制剂。以下是一项相关的研究方法报道:项目起始于使用前期开发的用于肿瘤治疗的靶向VEGFR-2的化合物库,在脉络膜增生小鼠模型进行初筛,获得具有优势分布的化合物80-82,并着力于根据构效关系优化结构,使化合物在眼部组织的分布水平远高于血浆水平。

图2VEGFR-2抑制剂

Anti-VEGF类药物的代表

雷珠单抗:

单抗Fab片段,分子量约为48KD,作用于VEGF-A;FDA获批适应症包括湿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wAMD)、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

阿柏西普:

融合蛋白,由VEGFR-1的第二个结构域和VEGFR-2的第三个结构域组成,分子量约为KD,作用靶点为VEGF-A,VEGF-B,PIGF;FDA获批适应症于雷珠单抗相同。

康柏西普:

融合蛋白,由VEGFR1的第二结构域和VEGFR2的第三和第四结构域组成,分子量大小为Kd左右,作用靶点为VEGF-A,VEGF-B,PIGF。NMPA获批适应症包括wAMD、pmCNV、DME和RVO。

补体药物

悄然兴起

补体系统与激活途径

补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idq.com/zcmbyy/976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