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innerchoroidopathy,PIC),年由Watzke等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的特发性视网膜和脉络膜炎性疾病。

眼底检查时,PIC的第一感觉是眼底看到的黄白色斑点,这显然首先会让人想到与其它类似眼底疾病的鉴别问题。

由于PIC并不常见,当大样本报道时应慎重,至少应在排除多灶性脉络膜炎、Azor、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后再下诊断。但来自国内的报道认为,PIC在中国并不少见。

本文对PIC的影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粗浅分析,或有不尽之处,仅供参考。

临床表现PIC

年,Watzke和他的同事们首次报道了PIC。

常见于年轻或中年近视女性,视物模糊,可有闪光感和暗点。

目前,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PIC是一种属于特发性白点综合征组群的后葡萄膜炎。

眼底镜检查colorfundusphotograph,CFP

眼底检查:后极部眼底多发黄白色、视网膜下小病灶,与多灶性脉络膜炎相比,病灶相对较小。多灶性脉络膜炎比较倾向于视盘周围分布,从后极部散布到中周部眼底。有时,无症状的PIC眼也可看到类似改变,但眼内无论是前房还是玻璃体,无炎性表现。

近红外影像NIRimage

NIR影像:斑点样强反射。

OCT影像

OCT影像:可见RPE隆起、RPE光带中断、局灶性外层视网膜和RPE萎缩、Bruchs膜相对完整。RPE隆起,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自发荧光影像

AF

AF影像:弱荧光。有文献报道,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围绕强荧光环型或无强荧光环等,但似乎没有特异性。

FA影像

FA影像:PIC在造影早期就可以看到强荧光,动静脉期出现明显的强荧光染色。这一点与多灶性脉络膜炎不同,多灶性脉络膜炎通常造影早期弱荧光,晚期染色强荧光。PIC出现CNV并不少见。

ICG影像

ICG影像:早、中、晚期弱荧光,这种影像提示内层脉络膜受损和脉络膜低灌注。有时,可以看到血管壁上的点状强荧光,可能提示存在脉络膜血管炎因素。PIC的这种影像改变,与多灶性脉络膜炎有些不一样,虽然多灶性脉络膜炎的造影早期也是弱荧光,但晚期有时能够看到荧光着染。

视野

视野:示中心暗点。

PIC的主要并发症

大多数情况下,PIC预后良好,大多在几周内恢复。但假如出现并发症,视力将受到明显影响。

PIC的主要并发症包括CNV和视网膜下纤维化,这些并发症通常在发病1年内发生。

PIC的治疗

由于PIC并不是很常见,因此尚没有来自大样本的共识性治疗方案。

一般认为,PIC是一种影响到脉络膜和RPE的炎性疾病,预后大多良好,不需要治疗。但是,假如发生CNV或炎性改变明显,需要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anti-VEGF或激素等。

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kidq.com/zcmbzl/976008.html